主页 商会建设 商会联盟 新闻中心 合作企业 旅游资讯 民族团结 联系我们
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财经新闻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财经新闻
>> 商会简介
>> 会长风采
>> 商会章程
>> 会徽释义
>> 党建工作
>> 入会指南
>> 组织机构

截至今年7月底河北省销售扶贫产品96.6亿元

       我省切实提升产业扶贫成效,截至今年7月底

  全省销售扶贫产品96.6亿元

 

 

制图/展茂光

  我省把发展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主攻方向,实现了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和多重覆盖。截至今年7月底,全省150个县、1109个供应商共认定扶贫产品3283个,总价值526.75亿元,已销售扶贫产品96.6亿元。这是记者近日从省扶贫办获悉的。

  强化评估分析。省农业农村厅、省扶贫办对全省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现状进行全面评估,分类建立1515个长期定位监测点,开发“贫困户产业扶贫数据监测系统”,跟踪掌握不同类型产业、市场主体、帮扶方式、带动贫困户增收等情况,深入分析研判,强化针对性指导。

  完善政策落实。我省出台政策措施,完善贫困地区乡村产业体系、培强特色扶贫主导产业、建设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、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、创建扶贫产业园,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力度。

  调优产业布局。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,我省制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产业行动方案,明确黑龙港流域、燕山太行山片区、坝上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,全省培育食用菌、中药材、马铃薯、肉牛等农业特色扶贫产业27类、586个(次)。

  培强特色产业。指导贫困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发展贫困户参与度高、市场相对稳定、获益相对较快的“五种四养”(蔬菜、中药材、食用菌、杂粮杂豆、水果种植,肉牛、肉羊、肉鸡、蛋鸡养殖)农业特色产业,贫困地区蔬菜、畜牧、中药材、果品等特色优势种养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%。

  强化产业覆盖。统筹实施特色种养、特色经济林、乡村旅游、光伏、电商、家庭手工业等六大特色产业扶贫工程,将更多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。创新推广扶贫资金、长期订单、股份合作、资产收益、产销衔接、土地流转托管、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等7种产业帮扶模式。截至2019年底,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和多重覆盖,全省贫困人口人均产业收入3924元。

  强化风险防控。依托19个省级产业创新团队,我省建立产业市场分析预警机制,每季度发布产业分析预警报告,引导贫困地区有序安排生产。在全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,中央财政补贴型险种达15个,今年将防贫保险保障范围扩大到扶贫产业。加强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,各县建立完善了2016年以来经营性扶贫资产、公益性扶贫资产和扶贫资本3类统计监测台账。

  培强市场主体。加大扶贫龙头企业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的认定力度,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达到448家,62个贫困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72家。加大对贫困县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合作社、示范家庭农场项目的申报评选和资金支持,今年贫困地区新增省级示范社100家、示范家庭农场100家,分别达到300家、490家。

 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。目前,我省专家服务团队人员达到6645人,其中省级237人、市级275人、县级832人、乡镇级5301人,发展村级产业指导员8370名,形成了“专家团队+先进适用技术研发+科技成果转移转化+扶贫产业培育+创业主体培育”的服务链条。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“精准扶贫典型案例”。

  健全产销衔接机制。强化品牌建设,在贫困地区培育打造了围场马铃薯、万全鲜食玉米、兴隆山楂、望都辣椒、宣化牛奶葡萄、平泉香茹等29个省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。加大消费扶贫力度,组织各地加强与“扶贫832平台”、阿里、京东、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,开展多种形式产销对接。

  下一步,我省将强化到村到户帮扶举措,继续实施六大特色产业扶贫工程,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全部贫困村、产业扶贫科技“五个一”挂牌服务覆盖全部贫困村。强化特色扶贫产业培育,每个贫困县建设1—2个集中连片示范区,培育壮大1—3个特色鲜明、带贫面广、竞争力强的扶贫产业,每个贫困村发展一个贫困户广泛参与的特色主导品种。(记者潘文静)

上一篇:​稳外资 显成效 上半年石家庄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1家
下一篇:增速高于全国!1至4月河北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32.9%
快捷导航
>> 商会简介
>> 会长风采
>> 商会章程
>> 会徽释义
>> 党建工作
>> 入会指南
>> 组织机构
热点新闻
前三季度河北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23.1%
前三季度河北工业生产平稳增长
河北现代服务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6085.2亿
石家庄上半年GDP增速领先全国主要城市
上半年河北生产总值19823.7亿元

截至今年7月底河北省销售扶贫产品96.6亿元

       我省切实提升产业扶贫成效,截至今年7月底

  全省销售扶贫产品96.6亿元

 

 

制图/展茂光

  我省把发展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主攻方向,实现了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和多重覆盖。截至今年7月底,全省150个县、1109个供应商共认定扶贫产品3283个,总价值526.75亿元,已销售扶贫产品96.6亿元。这是记者近日从省扶贫办获悉的。

  强化评估分析。省农业农村厅、省扶贫办对全省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现状进行全面评估,分类建立1515个长期定位监测点,开发“贫困户产业扶贫数据监测系统”,跟踪掌握不同类型产业、市场主体、帮扶方式、带动贫困户增收等情况,深入分析研判,强化针对性指导。

  完善政策落实。我省出台政策措施,完善贫困地区乡村产业体系、培强特色扶贫主导产业、建设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、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、创建扶贫产业园,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力度。

  调优产业布局。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,我省制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产业行动方案,明确黑龙港流域、燕山太行山片区、坝上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,全省培育食用菌、中药材、马铃薯、肉牛等农业特色扶贫产业27类、586个(次)。

  培强特色产业。指导贫困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发展贫困户参与度高、市场相对稳定、获益相对较快的“五种四养”(蔬菜、中药材、食用菌、杂粮杂豆、水果种植,肉牛、肉羊、肉鸡、蛋鸡养殖)农业特色产业,贫困地区蔬菜、畜牧、中药材、果品等特色优势种养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%。

  强化产业覆盖。统筹实施特色种养、特色经济林、乡村旅游、光伏、电商、家庭手工业等六大特色产业扶贫工程,将更多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。创新推广扶贫资金、长期订单、股份合作、资产收益、产销衔接、土地流转托管、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等7种产业帮扶模式。截至2019年底,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和多重覆盖,全省贫困人口人均产业收入3924元。

  强化风险防控。依托19个省级产业创新团队,我省建立产业市场分析预警机制,每季度发布产业分析预警报告,引导贫困地区有序安排生产。在全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,中央财政补贴型险种达15个,今年将防贫保险保障范围扩大到扶贫产业。加强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,各县建立完善了2016年以来经营性扶贫资产、公益性扶贫资产和扶贫资本3类统计监测台账。

  培强市场主体。加大扶贫龙头企业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的认定力度,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达到448家,62个贫困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72家。加大对贫困县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合作社、示范家庭农场项目的申报评选和资金支持,今年贫困地区新增省级示范社100家、示范家庭农场100家,分别达到300家、490家。

 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。目前,我省专家服务团队人员达到6645人,其中省级237人、市级275人、县级832人、乡镇级5301人,发展村级产业指导员8370名,形成了“专家团队+先进适用技术研发+科技成果转移转化+扶贫产业培育+创业主体培育”的服务链条。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模式入选国务院扶贫办“精准扶贫典型案例”。

  健全产销衔接机制。强化品牌建设,在贫困地区培育打造了围场马铃薯、万全鲜食玉米、兴隆山楂、望都辣椒、宣化牛奶葡萄、平泉香茹等29个省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。加大消费扶贫力度,组织各地加强与“扶贫832平台”、阿里、京东、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,开展多种形式产销对接。

  下一步,我省将强化到村到户帮扶举措,继续实施六大特色产业扶贫工程,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全部贫困村、产业扶贫科技“五个一”挂牌服务覆盖全部贫困村。强化特色扶贫产业培育,每个贫困县建设1—2个集中连片示范区,培育壮大1—3个特色鲜明、带贫面广、竞争力强的扶贫产业,每个贫困村发展一个贫困户广泛参与的特色主导品种。(记者潘文静)

上一篇:​稳外资 显成效 上半年石家庄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1家
下一篇:增速高于全国!1至4月河北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32.9%

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223号
电话:0311-86676562
邮箱:hbsxjsh@163.com

版权所有 河北省新疆商会 Copyright © 2014

备案号:冀ICP备15004056号-3  公安备案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574  技术支持:飞数科技